【种植】穿心莲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专家解答】穿心莲又名春莲夏柳、四方莲等 ,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 可清热解毒、消毒止痛等 ,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 因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 种植价值高 。 现将穿心莲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

【种植】穿心莲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穿心莲种植
一、穿心莲的功效作用
1.抗菌作用:穿心莲中所含新穿心莲内酯在临床上对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较氯霉素与痢特灵为优 , 且无副作用和毒性 。 体外试验 , 穿心莲水煎剂及从其中分离出之粗结晶 , 均对钩端螺旋体的某些型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 煎剂对肺炎球菌、甲链球菌及卡他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
2.抗病毒功效:穿心莲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11引起的人胚肾细胞的退变有延缓作用 。 穿心莲在体外试验有一定的抗HIV作用 。
3.解热消炎作用:对实验性发热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 对实验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穿心莲的消炎作用与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 。 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 , 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 , 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
4.清化湿热功效:用于湿热泄泻、湿热黄疸、热淋带下 。 湿热泄泻 , 症见急性肠炎、腹痛、泻下急迫、势如水注、黄褐而臭、肛门灼热 , 可与黄连、滑石、白扁豆等同用;湿热黄疸 , 症见目睛皮肤俱黄、小便黄赤、脘腹胀满、上腹胀痛、恶心呕吐 , 可与黄连、栀子、茵陈、赤芍等同用;湿热下注、热淋、小便涩痛 , 可与黄连、滑石等同用;湿热带下 , 症见带下黄白黏稠或黄水样、阴部烧灼、瘙痒 , 常与芡实、金樱子、黄柏、苦参同用 。
5.免疫抑制作用:穿心莲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复杂 。 水煎剂、内酯注射液、甲素注射液均篚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和外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 穿心莲抗感染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 穿心莲内酯能使小鼠胸腺萎缩 , 外周T细胞减少 , 能降低血清中抗体效价 , 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 表明穿心莲内酯对T细胞和B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 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
【种植】穿心莲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穿心莲种植
二、穿心莲的种植技术
1.苗床建设:由于穿心莲种子细小 , 幼苗出土能力差 , 需要将苗床土地深翻2-3次 , 并打碎土块 , 然后起畦 , 每30平方米苗床施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 , 粪与土充分拌匀 , 然后整平畦面 。
2.播种时间:穿心莲的播种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后 , 播前先用40-45℃的温水浸种1-2天(或用细沙拌种擦伤种皮法处理),播种时将种子捞起与草木灰拌匀撒播在苗床后 , 然后撒盖一层厚约3毫米的细土 , 随即用喷雾器淋清水 , 使土壤湿透 。
3.苗床管理:播完后盖上农膜 , 农膜上再覆盖一层稻草 , 以保温保湿 。 播种量按每30平方米苗床播种50-60克为宜(培育出的苗数可供1-2亩大田定植).当苗床出芽50%-70%时 , 及时揭除贴地农膜及稻草 , 出苗后结合浇水 , 每隔7天淋一次稀粪水 , 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