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子的五大误区

本文转自:云南省健康宣教中心
误区1:“在挑选菌子时我知道颜色鲜艳的毒蘑菇有毒, 别挑, 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可以挑选 。 ”
这种说法有误 。 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 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
误区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 ”
这种说法是错的!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 比如鹅膏、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
食用菌子的五大误区
误区3:“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 液体变黑有毒, 颜色不变就是无毒的 。 ”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 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 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 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
【食用菌子的五大误区】误区4:“你好!我的经验是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 ”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
误区5:“其实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越毒的菌子做熟后, 味道越鲜美? 。 ”
这是错误的!一些毒蘑菇毒素(鹅膏菌属)毒性稳定且耐热, 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 加入其它的作料, 比如大蒜、生姜等, 也不能破坏毒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