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宇宙有多大,可观测宇宙137亿光年是什么意思( 二 )


宇宙天体结构 。
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小行星、卫星、行星、恒星、星系这五种天体结构, 但星系并不是我们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结构, 仅仅只能算得上是宇宙中的一个中等结构 。
其实宇宙中完整的结构应该是:陨石/小行星/彗星——卫星——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复合体——宇宙长城——全宇宙, 从这个完整的宇宙结构来看, 至少还存在着四个天体结构比星系还要大 。
在我们眼里银河系已经够大了, 但比银河系高一级的本星系团的直径为1000万光年, 而银河系的直径仅仅只有10万光年, 相对于银河系来说本星系团很庞大, 不过要再与其上一级进行比较, 那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样一直比较下来, 宇宙可能大的没有边际 。
根据人类现在的科技实力, 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观测发现, 目前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约是930亿光年 。
顾名思义, 人类所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被称为可观测宇宙, 而可观测宇宙与真实的宇宙不是一个概念, 宇宙分为可观测宇宙和不可观测宇宙 。 还有一个误区, 可观测宇宙也并不是说是已经看到的宇宙, 这是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看到的宇宙 。
真正的宇宙有多大?
我们谈到宇宙大小的时候, 大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宇宙了, 而这个时候光年就有用处了 。 光年, 看起来有点像时间单位, 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 一般用来衡量天体间的距离 。
光年是表示宇宙在真空的情况下, 光沿直线传播, 在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 众所周知光速大约为每秒30万千米, 那么1光年的距离就是9460730472580800米, 即9.4607×10km 。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 从宇宙诞生到目前为止, 或者一直到未来, 宇宙都一直在发生膨胀, 从来没有停过, 并且宇宙的膨胀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光速 。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 科学家们对星系距离的测量和红移现象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 。 到了九十年代之后, 我们知道了宇宙不仅仅是在膨胀, 而且是在进行超光速膨胀 。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 “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直径”其实主要就是由宇宙空间超光速膨胀而引起的, 这种宇宙空间本身的膨胀会带来空间内天体距离的不断增加, 宇宙也会不断扩大 。
目前宇宙的膨胀速度大约为67.8(km/s)/Mpc, 也就是在每相距百万秒差距(约326万光年)的距离上, 因为宇宙膨胀所导致的相互退行速度为67.8km/s, 即在每增加300万光年的距离上(或每过300万年), 星系们远离地球的速度会增大67.8千米每秒 。
总而言之, 按照宇宙大爆炸的理论, 宇宙还会一直持续不断地扩大, 我们可观测到的地方也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 遥远的未来, 未来我们也将会观测到更大的宇宙 。
宇宙中还有一些不可见的部分, 目前我们也无法掌握, 但终有一天会揭开神秘的面纱 。

整个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是如何确认宇宙多大的?人类从未发现过远在几万亿光年之外的星球 。 毕竟,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也就930亿光年, 这是我们所能观测到的范围, 所以我们不可能会看到距离超过465亿光年的天体 。
那么, 目前已知最远的天体有多远呢?整个宇宙又会有多大呢?
之所以会有可观测宇宙的概念, 是因为宇宙空间的膨胀速度超过光速, 导致遥远天体发出的光还来不及传播到地球上 。 根据计算, 我们的观测范围被限定在一个半径为465亿光年的区域中, 这就是可观测宇宙 。 因此, 理论上,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为465亿光年, 这些天体发出的光用了138亿年的时间才到达地球 。

推荐阅读